中天科技(600522)经营稳健,海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

中天科技","title":"中天科技(600522)经营稳健,海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","newslogo":"","newsid":"56daf40aa76044d2a8f5194d76d05ecc","tagname":"","fromkmcinnerid":"","fromkmcurl":"","followcount":0,"seosubject":"中天科技(600522)经营稳健,海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","newscontent":"  核心观点  2022年下半年,广东、江苏部分项目受交通运输厅、自然资源厅以及政府一些其他部门整改要求的影响,部分项目出现了延期,随着相关整改要求的落实,后续项目有望正常推进。结合各省发布的海上风电发展规划看,我们预计2025年末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有望达70GW。公司前瞻布局铝导体等新型海缆产品,可帮助业主方降本增效,同时公司海缆产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,有望打开增长空间。此外,公司还积极布局400G\/800G光模块、CPO等相关产品。  事件  公司发布2022年报以及2023年一季报,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402.71亿元,同比下降13.10%,实现归母净利润32.14亿元,同比增长1663.98%;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82.75亿元,同比下降10.92%,实现归母净利润7.68亿元,同比下降24.36%。  简评  1、公司经营稳健,部分海风项目延期影响2023Q1业绩。  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402.71亿元,同比下降13.10%,实现归母净利润32.14亿元,同比增长1663.98%,若加回2021年高端通信业务资产减值计提,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.19%。收入下滑主要系公司贸易业务剥离,聚焦高端制造业,2022年公司毛利率达18.28%,同比提升2.27pct。2023Q1实现营收82.75亿元,同比下降10.92%,实现归母净利润7.68亿元,同比下降24.36%,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.35亿元,同比下滑45.38%。利润有所下滑,一是因为2022Q1结转确认海风项目金额较大,上年同期基数较高;二是因为2022部分地区海风项目有所延期,影响2023Q1海洋板块收入确认,我们认为随着后续海外(德电)、惠州、山东等海风项目收入确认,2023Q2海洋板块有望恢复增长。  2、不利因素逐步消除,江苏、广东等地海风项目有望正常推进。 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正式发布《2022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》,2022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达30.51GW,新增5.16GW。装机量较2021年有所下滑,主要系2021年业主方忙于抢装,未对2022年项目及时招标,导致2022年并网量下滑。受此影响,公司2022年海洋板块收入73.23亿,同比下滑22.26%。此外,2022年下半年,广东、江苏部分项目受交通运输厅、自然资源厅以及政府一些其他部门整改要求的影响,部分项目出现了延期,随着相关整改要求的落实,后续项目有望正常推进。结合各省发布的海上风电规划看,我们预计2025年末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有望达70GW。  3、公司前瞻布局新型海缆产品,积极拓展海外市场。  2022年中天海缆突破了±52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海底电缆、±52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电力电缆关键技术瓶颈,满足了深远海、超大容量海上风电建设需求,引领柔性直流海缆大容量传输技术发展;为了在降成本的同时满足电能传输要求,公司研发了轻型系列海底电缆、环保型海底电缆、不等截面海底电缆、铝导体海底电缆,其中环保型海缆已经应用于中广核汕尾甲子一、二海上风电项目。  4月24日,来自比利时、丹麦、德国、荷兰、法国、英国、爱尔兰、挪威和卢森堡等九国的首脑或能源部长在奥斯坦德举行第二届“北海峰会”,根据会后宣言,九国确认将充分调动北海能源和工业潜力,争取到2030年将北海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提高到120GW,到2050年进一步提高到300GW。与目前约25GW的装机容量相比,仅2030年设定的目标就将增长4倍多。国内厂商进入欧洲海缆市场需要较长时间的认证,中天科技布局欧洲市场多年具备先发优势。中天科技与德国TenneTTSOGmbH(德国四大电网公司之一)具备长期合作关系,2017年中标Tennet公司“EnBwHoheSee”海上风电总包工程项目,系首个中国海缆制造商中标欧洲风电总承包项目,2020年Tennet组织发起±525kV高压直流海缆研发,中天海缆受邀参与研发。  4、光纤光缆行业持续回暖,公司完成400G光模块的研发试产。  中国移动前次普通光缆集采(2021年)加权平均中标价格约64.6元\/芯公里(不含税),国内光纤光缆行业企稳向好。海外市场方面,根据CRU数据,2022年全球光缆需求约为5.4亿芯公里,超过了前次周期顶点(2018年约5.1亿芯公里),创下历史新高。北美、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区域FTTx铺设加速。2022年,光棒出口金额同比增长67.84%,光缆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.55%(由每根被覆光纤组成的光缆)。预计2023年光纤光缆行业趋势仍将向好。  电信侧光模块已规模出货,400G\/800G产品有序推进。公司从2018年开始研发光模块,目前应用于5G无线接入场景的全系列工业级光模块产品均已大批量出货。公司完成SiN工艺高速硅光学调制\/解调芯片研发和小批量试产,并借助自建SiP光学封装技术工艺平台,完成400GQSFP-DD封装DR4+硅光模块和400GFR4光模块研发试产,且已开始逐步向关键客户批量发货,800G硅光模块研发工作有序推进。  5、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。  随着光纤光缆需求持续向好,贸易类业务剥离,广东、江苏等地的海风项目逐步恢复正常,叠加公司储能、EPC等业务快速发展,我们预计公司2023-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8.3亿元、45.7亿元、53.9亿元,对应PE为13X、11X、9X,维持“买入”评级。  6、风险提示。  海上风电发展不及预期,部分地区规划量与实际落地量及落地节奏可能存在差距,粤东地区管制较紧,项目审批存放缓可能;海上风电竞争加剧,国内海上风电需求情况较好,新进入者陆续涌现,或加剧低端海缆市场竞争;欧美国家以信息安全为由限制公司海光缆出口;光纤光缆行业需求下滑、竞争加剧、价格再次下跌;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公司利润;光伏EPC落地不及预期;光模块、CPO等前期研发投入较大,但短期难以产生收入,或影响净利润。","praisecount":0,"seodesp":"电信侧光模块已规模出货,400G\/800G产品有序推进。公司从2018年开始研发光模块,目前应用于5G无线接入场景的全系列工业级光模块产品均已大批量出货。","newsdate":"202305051543452023-05-05 16:09:41

核心观点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022年下半年,广东、江苏部分项目受交通运输厅、自然资源厅以及政府一些其他部门整改要求的影响,部分项目出现了延期,随着相关整改要求的落实,后续项目有望正常推进。结合各省发布的海上风电发展规划看,我们预计2025年末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有望达70GW。公司前瞻布局铝导体等新型海缆产品,可帮助业主方降本增效,同时公司海缆产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,有望打开增长空间。此外,公司还积极布局400G/800G光模块、CPO等相关产品。

事件

公司发布2022年报以及2023年一季报,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402.71亿元,同比下降13.10%,实现归母净利润32.14亿元,同比增长1663.98%;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82.75亿元,同比下降10.92%,实现归母净利润7.68亿元,同比下降24.36%。

简评

1、公司经营稳健,部分海风项目延期影响2023Q1业绩。

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402.71亿元,同比下降13.10%,实现归母净利润32.14亿元,同比增长1663.98%,若加回2021年高端通信业务资产减值计提,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.19%。收入下滑主要系公司贸易业务剥离,聚焦高端制造业,2022年公司毛利率达18.28%,同比提升2.27pct。2023Q1实现营收82.75亿元,同比下降10.92%,实现归母净利润7.68亿元,同比下降24.36%,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.35亿元,同比下滑45.38%。利润有所下滑,一是因为2022Q1结转确认海风项目金额较大,上年同期基数较高;二是因为2022部分地区海风项目有所延期,影响2023Q1海洋板块收入确认,我们认为随着后续海外(德电)、惠州、山东等海风项目收入确认,2023Q2海洋板块有望恢复增长。

2、不利因素逐步消除,江苏、广东等地海风项目有望正常推进。

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正式发布《2022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》,2022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达30.51GW,新增5.16GW。装机量较2021年有所下滑,主要系2021年业主方忙于抢装,未对2022年项目及时招标,导致2022年并网量下滑。受此影响,公司2022年海洋板块收入73.23亿,同比下滑22.26%。此外,2022年下半年,广东、江苏部分项目受交通运输厅、自然资源厅以及政府一些其他部门整改要求的影响,部分项目出现了延期,随着相关整改要求的落实,后续项目有望正常推进。结合各省发布的海上风电规划看,我们预计2025年末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有望达70GW。

3、公司前瞻布局新型海缆产品,积极拓展海外市场。

2022年中天海缆突破了±52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海底电缆、±52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电力电缆关键技术瓶颈,满足了深远海、超大容量海上风电建设需求,引领柔性直流海缆大容量传输技术发展;为了在降成本的同时满足电能传输要求,公司研发了轻型系列海底电缆、环保型海底电缆、不等截面海底电缆、铝导体海底电缆,其中环保型海缆已经应用于中广核汕尾甲子一、二海上风电项目。

4月24日,来自比利时、丹麦、德国、荷兰、法国、英国、爱尔兰、挪威和卢森堡等九国的首脑或能源部长在奥斯坦德举行第二届“北海峰会”,根据会后宣言,九国确认将充分调动北海能源和工业潜力,争取到2030年将北海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提高到120GW,到2050年进一步提高到300GW。与目前约25GW的装机容量相比,仅2030年设定的目标就将增长4倍多。国内厂商进入欧洲海缆市场需要较长时间的认证,中天科技布局欧洲市场多年具备先发优势。中天科技与德国TenneTTSOGmbH(德国四大电网公司之一)具备长期合作关系,2017年中标Tennet公司“EnBwHoheSee”海上风电总包工程项目,系首个中国海缆制造商中标欧洲风电总承包项目,2020年Tennet组织发起±525kV高压直流海缆研发,中天海缆受邀参与研发。

4、光纤光缆行业持续回暖,公司完成400G光模块的研发试产。

中国移动前次普通光缆集采(2021年)加权平均中标价格约64.6元/芯公里(不含税),国内光纤光缆行业企稳向好。海外市场方面,根据CRU数据,2022年全球光缆需求约为5.4亿芯公里,超过了前次周期顶点(2018年约5.1亿芯公里),创下历史新高。北美、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区域FTTx铺设加速。2022年,光棒出口金额同比增长67.84%,光缆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.55%(由每根被覆光纤组成的光缆)。预计2023年光纤光缆行业趋势仍将向好。

电信侧光模块已规模出货,400G/800G产品有序推进。公司从2018年开始研发光模块,目前应用于5G无线接入场景的全系列工业级光模块产品均已大批量出货。公司完成SiN工艺高速硅光学调制/解调芯片研发和小批量试产,并借助自建SiP光学封装技术工艺平台,完成400GQSFP-DD封装DR4+硅光模块和400GFR4光模块研发试产,且已开始逐步向关键客户批量发货,800G硅光模块研发工作有序推进。

5、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。

随着光纤光缆需求持续向好,贸易类业务剥离,广东、江苏等地的海风项目逐步恢复正常,叠加公司储能、EPC等业务快速发展,我们预计公司2023-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8.3亿元、45.7亿元、53.9亿元,对应PE为13X、11X、9X,维持“买入”评级。

6、风险提示。

海上风电发展不及预期,部分地区规划量与实际落地量及落地节奏可能存在差距,粤东地区管制较紧,项目审批存放缓可能;海上风电竞争加剧,国内海上风电需求情况较好,新进入者陆续涌现,或加剧低端海缆市场竞争;欧美国家以信息安全为由限制公司海光缆出口;光纤光缆行业需求下滑、竞争加剧、价格再次下跌;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公司利润;光伏EPC落地不及预期;光模块、CPO等前期研发投入较大,但短期难以产生收入,或影响净利润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信用卡怎么贷款?有三种方式|全球速看料
下一篇:最后一页